分卷阅读49  别装了,再装——潜规则了你(洗具人生)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2)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ifushu.cc/96968/49.html

放下了包袱,愉悦似乎不需要掩饰。

----------------------------------------------------------------------------

-------------------------------------------------------------------------------------

来到公司,又开始面对这些十几年来,从幼时的耳濡目染,到少年的拜师入门,到青年的误入歧途,几番纠结,到如今的投身其中。。。日复一日的这些问题。

儿女情长,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这个行业,表面光鲜,私底下诸多暗昧,陷阱重重;前台撑着门脸拉着架势,其实真正暗流涌动掌握命脉的,在后台,在幕后这些大行家藏家游资操作者们手中。。。。。。摆到大市上交易的,虽然有不少货真价实的精品,但相当一部分是引外行资本进入的海绵货,不假,但价值不符。吸了钱就走。且手段极其刁钻。

而真正的相当一部分的好东西,往往不需要这样摆出来,而是作为顶级圈子所拥有的不可再生资源的一部分,交换,配置掉了。

钞票,那个数字,是二流三流不入流的我等才觉得重要的,对顶级的藏家玩家们来说,比如中东的那几位石油大亨,斯里兰卡那几位红茶商人,他们看待这些和石油贵金属一样,具有国际共识的不可再生资源才是他们愿意握在手中的。他们拿出二流三流的东西出来轰轰市面,再收入更好的。

再就如大佬e.s.,沉水大鳄不说话,往往一年就浮出水面一次,一次出手只买一件东西,但即使把价格顶上珠峰,也志在必得。而且人家是直接到现场,从不委托啥滴遮遮掩掩,所以,各路摩拳擦掌的人马一看到他来了,盯上了哪件自己也想要的,就如喜欢的女人被皇帝老儿看上了,自个只能眼巴巴缴械投降,心如死灰了。

而,就中国古代艺术品各个门类东西本身的鉴赏和价值判定来说,甚至比这行业的所谓一系列的“潜规则”还要耐人寻味。各个时期各个门类,其实各有各好,书画、陶瓷、玉器、漆器、造像、家具。。。。。。

你入门学上手,头两年看看,是这么一回事,过两年看看,又是另一回事,再过几年看看,便又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最早的时候屏息静气凝视博物馆那些殿堂级的藏品,觉得真是神品啊,好啊;过些年看看,觉得。。。唉,无非就是那么回事,某某行家手里的比那个还好;随着阅历的增加,再过去看看时,心中则又是另一番复杂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知——

即使是那廖若星辰拱若真璧的北宋汝窑南宋官窑成化斗彩雍正珐琅彩,当它们走出橱窗,走下神坛,跨越千年时光,由宋徽宗的画桌,经明清历代帝皇藏家留恋的目光,而摆到你家中一隅、书桌一角,任你信手拈来时。。。你,又作何看待?

又如一个百媚千娇风华绝代的绝色,如果你没有与他一锅吃、一起睡,事事相处日日相对,又怎能了解他美丽面容风雅气质背后的真容?当你了解了这些真容后,你是否更爱他?更爱惜他作为一个平凡又真实个体的存在?

至于作为浸淫入这行的、过手过无数珍品、经历无数次价值推翻和重组的老行家们,你问他们什么东西才是好,他往往是怅然好一会,不知如何答。。。。。。

我说好你能认吗?你能接受我的价值观吗?我认为好的你们看起来是你破烂,你们拍手鼓掌的光鲜货我未必再愿意看一眼。

所以,能换钱的,多换钱的,才是好。钞票的衡量,未必全面,且往往与事实相反,但是,这最简单,也最公平,不是么。

那么,即使午夜扪心自问,作为个人感性的认知,什么是好?古人也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

其实就是审美疲劳。虽然未必理性,却是可以理解。

这也是当年我纠结要不要入这行的原因。不单单是因为厌恶暗昧,更重要的,是怕有一天对好的东西,也疲劳了。

以至于后来我问c,为何那么淡,什么都那么淡,与我也那么淡,她用文字回的,一个字:“怕”。

怕什么?不用问我已知道,一样的,怕,怕我们对彼此,审美疲劳。

-------------------------------------------------------------------------------------

真个审美疲劳了。

一到公司果然如骆家英所说,散客还真不少,三张大方桌两张都有客。

一个四十五至五十上下的男性客人拿来三个南宋龙泉的鬲式炉,一字排开。我看看他人,衣着简单,手指干净保养的很好,只腕上的手表彰显出滴掉奢华的品位,听听口音却是东北人。这类南宋龙泉的货,除非专门做这个的行家,一般的藏家一出手就是三个大窑完整器的,有也多是江浙一带的地方区域客人。我都拿起来看看。然后拿出单子,开始询问他对每一个的预期卖出估价。

这位客人显然受过良好的教育,或许有着体面的职业和不错的社会地位,虽不是行家,但表达能力很好,让我很清晰的明了他的意思。其实这问客人也跟中医问诊似的,对方是否内行,对这东西知道多少,三两个问题一问便明了了。看你会不会问了。

东西都对,典型南宋龙泉大窑的货,且全部完美品,居然连一点小磕小冲都没有,我从他淡定的目光中察觉出他那种优越感和自


分卷阅读49(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