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两人道了谢下了马车。
那叫小乙的少年也这一站下了车,一溜烟就跑走了,十分着急的样子。
刘愿下了车一抬头,瞬间被震在原地。
从驿馆到东市,公车上没有遇到几个人,但到了东市,放眼瞧去街道上满是人,此时天已大亮,各店各铺都开了门,还有摆摊的,人来人往,人声鼎沸。
在刘愿眼中仿佛一幅画卷,好似清明上河图的人都活了起来一般,虽不是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时间,但却有种别样的相像。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现代时他曾去过一回西安,跟朋友旅游去的,东市早被林立的高楼覆盖,遗址只剩不到九分之一,西市倒是重新修建了起来,然而复古跟真古完全不同,尤其跟记忆对比,这种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这种震撼感,叫他久久不能回神,是他在辽国根本无法感受到的。
这一刻刘愿竟有些想要落泪。
韩倬也是有些震撼的,他的震撼跟刘愿完全不同。
脚下皆是平稳的水泥路,石板覆盖了两侧的沟渠,路边花草树木有序的排列。
因近年关,人们脸上皆是喜气洋洋,挎着篮子背着筐来采买年货。
他很快发现,地上三道白线将路划分成了四块,牛车驴车走中间,行人走两侧,并且分方向而行。
有穿着藏青衣服背后写着交警两个大字类似守卫捕快的站在路口指挥,还有一些胳膊上带着一小截红布的老者在四处走动,一旦有人往地上乱扔或吐东西,就会走上去制止,但这样的人极少,大多数人都会将手中不要的扔到路边刻着垃圾桶三个字的圆木桶里。
他侧耳听了听,似乎随地扔东西或吐东西就得向这些抓住他们的人上缴十文钱。
老者们会时不时举起一个牌子,上头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小房子,房子上左右各画着一个古怪的小人,圆滚滚的头,没有头发眼睛鼻子只有胳膊没有手脚,但却很轻易就能看懂,这说的是入厕的地方,左边是男子,右边是女子。
不由四下搜寻,很快就在街角看到了一处跟牌子上相同的房子,上头写着两个大字:公厕。
知道了公交,公厕是什么意思不言而喻。
他观察片刻,发现像交警和老者一样的还有一类人,多是一些老媪,外头罩着一件杏黄的短衫,每隔一段路便有一个,有的坐在某家店铺旁边,有的坐在花坛边,有的干脆席地而坐。
正疑惑着,其中一个老媪忽的站起身来,拿过了旁边靠在墙上的扫帚簸箕。
韩倬恍然,原来这两样并非店家之物,而是老媪所有,再去看其她老媪,果然要么旁边,要么脚下都有此二物。
看到这两样顿时明白这些老媪是做什么的了,果然那起身的老媪在牛车走远后,上前快速将地上的牛粪捡拾干净。
老媪转身,杏黄短衫背后写着两个大字:清洁。
作者有话要说:
hdq=红灯区。
第92章 新奇┃长安城一日游03
东市呈现出来的景象让韩倬惊讶又新奇, 这是他完全想象不到的, 与他从石坚等人口中听到的大魏完全不同。
若论祖籍, 其实韩倬也是中原人,他先祖原是周朝顺州知州,周辽边境常有摩擦, 彼时辽还不叫辽,叫契丹,韩倬先祖在出使辽国期间, 周朝爆发两仪之乱, 顷刻覆灭,韩倬先祖的使臣之职瞬间形同虚设。
当时的契丹首领日后的辽太祖对韩倬先祖极为欣赏, 多方劝说礼贤下士想要将他留下,韩倬先祖自是不肯, 坚持要回故土,辽太祖也不恼, 甚至还派人专门护送。
然回去后却发现家族在那些起义之士争夺势力时被牵连覆灭,父母妻儿俱亡,韩倬先祖饮恨, 又回了辽国, 辅助辽太祖,成了辽开国功臣。
传到韩倬这一代,已经完全融入大辽,视自己为大辽人了。
至少在韩倬心中,他首先是辽人, 其次才是汉人。
所以往日他看大魏多多少少是带着一些偏见的,觉得其许多方面都不如大辽,如今亲眼看了,才知自己往日所想狭隘。
不说其它,单是这水泥路一项,可以想象日后大魏发展,看来如今的这位大魏皇帝所图不小,再想想他的年纪,比他还要小两岁,实在叫他心惊。
因两人本就是来逛街的,便没有再去坐牛车,公交站牌下有横竖交叉的简易地图,极好认,还附带小图画,哪怕不识字的人也看得懂。
再者,公交坐个新鲜就好,先前的马车没有几个人,这会的牛车却不同,上上下下不少百姓,势必要挤,再者他们这身打扮上了车,难免双方都拘谨不适。
刘愿这会看什么都觉得新鲜,活生生的历史画卷展开在眼前,他一双眼睛看不过来,心中长恨没有手机,否则录下来拿回去,那绝对是震惊世界。
东瞅瞅西瞧瞧,光是一个卖洗脸漱口水的摊位就能叫他瞧半天,这个他在书上看过,寻常忙碌的人家早起不开灶,便干脆来早市上,洗脸漱口连带吃饭一遍过,没想到能穿越时空看到实景,一时分外新奇。
因看得太久,引得颇有姿色的老板娘给了他一个带媚眼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