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太医说完,就垂首跪了下去。
这些话他几乎每每见了圣上,都会说的。张太医到底是在宫中摸爬滚打大半辈子的人,他心中明白,这些话,即便他是告诉了太子,太子既是储君,就不可能不多思多虑,所以,这番话他说了也是白说。可是告诉圣上,以圣上对太子的宠爱,圣上或许就愿意听了,愿意让太子少思少虑一些了呢?
奈何张太医只猜到其一,却不知其二。
承光帝宠爱太子是真,可是,承光帝是一代帝王也是真。
正因承光帝不同寻常父亲,是一代帝王,且还是比较能干的帝王,因此承光帝才心中清楚,萧无尘既然已经做了太子,那就再无其他退路可言。
须知,萧无尘是继后嫡子,身份高贵,还是承光帝如今唯二愿意承认的儿子里的唯一一个长成的。承光帝若是舍弃萧无尘做太子,那谁人还能做太子?
难道是要承光帝从当年那些逆子的儿孙里头选么?承光帝此生最恨就是自己那五个夺嫡的儿子,又如何肯在自己明明有其他儿子的时候,反而让那些逆子的子孙做这个储君之位?
更何况,萧无尘仁厚,他做储君甚至是皇帝的话,即便是要收回一定的权力,也绝不会对那些比他年纪还要大的侄子下死手,更加会疼爱年幼的八皇子;可是,如果是那些逆子的儿子做皇帝的话,即便是世人皆知无尘身子不适,不能处理政务,承光帝也不信那些逆子的儿子会容得无尘从此逍遥自在。
说不得,无尘到时要在保命一事上花费的心思会更多。
承光帝想到如此,不由一叹,看向萧无尘的目光里,有怜惜亦有愧疚。
萧无尘见状,道:“张太医却是言过其实了。儿子虽然的确体弱不及旁人,然而,儿子并不需要和农人一样耕地犁田,亦不需要为生计劳苦奔波,只需要稍稍花费一些心思在治国与用人之上,只要这两样儿子做到了,其余时候,儿子便也不会再像从前那般,将心力花费在其余儿子并不见得用得上的事情上了。如此,想来儿子如常人一般,长命百岁,应当不难。”
萧无尘的话说完,众人皆是一怔。
这却也怪不得众人惊奇,须知从前的萧无尘,是诸事都要争一个第一,做到最好的。明明他不会去考科举,然而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他却要学的最精;明明他只需稍稍涉猎琴棋书画便足矣,偏偏萧无尘却是把这些也当成功课在认认真真的做,如今才只有十三四岁,却已然在琴棋书画上面小有成就了……
可是原本那样争强好胜并且的确做到最好的太子,竟是说出了不会在这些方面下功夫的话……除了一些事不关己的人只是单纯吃惊外,四公主等人则是想到太子的话或许并不作数,毕竟好强的人,又如何会安下心来只顾虑两件事情呢?
而张太医闻言,面上微微露出喜色,捻须道:“若太子当真只是花费心思在治国和用人之道上,以太子的聪慧,想来也不需要花费太多心力,如此,对太子的身体,倒也是大有好处。”
承光帝闻言,只道:“那么,只要我儿不再花心思在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上,那么是否就当真能长命百岁?”
千岁万岁本就是谎言和吹捧,承光帝不求自己千岁万岁,甚至不求自己百岁,只求他最看重的儿子能平平安安活到百岁,如此便足矣。
张太医稍稍犹豫了一下,道:“殿下.身子虚弱是真,若当真能做到殿下亲口所说,少思少虑,并且……十六岁之前不与女子同房,十六岁之后也不太过重色,心思放宽,珍重自身,长命百岁或许艰难,然而活过老臣,却应当不难。”
有了张太医的这番话,承光帝这才安下了心。
对承光帝来说,他而立之年继承皇位,原本打算大展宏图,做一真正明君。事实上他也的的确确做到如此,不但将先皇留下的异姓王五去其三,皇权绝大部分统一在了萧家人身上,首创科举与察举、征辟联合选官的制度,甚至在对抗匈奴一事上,大兴朝也不再像先帝在时那样卑躬屈膝……如此功绩之下,承光帝再看一下朝廷税收,着实觉得自己是一个足够仁厚英明的皇帝了。
只是即便再仁厚和英明,承光帝只要一想到彼时他才继位十年,年纪刚刚四十出头,他那时存活下来的五个儿子就开始为了储位整了个你死我活,最后仅仅剩余了一个元后所出的嫡子,承光帝就忍不住心生怒意。
——他那时一来是气这些儿子沉不住气,不够孝顺,须知他也是足足等着先皇年过五十,方才与兄弟们开始争夺皇位,而那个时候,他才四十余岁,儿子们就一个不落的开始争夺储位,如此,储位争夺完了,是不是就要逼着他下台了?承光帝如此一想,便不肯去管甚么夺储一事;
二来,自古储位之争血腥无比,承光帝曾经亲身经历过这些,倒也不觉得五个儿子里或死或关上一两个,对他来说有太大的妨碍——毕竟,没有任何一次的储位之争,是不流血的。
可惜饶是承光帝再是一位仁君明主,再知晓自己放任五个儿子夺嫡的后果,是五王夺嫡,五去其四,并且还死了四个参与夺嫡的公主的时候,承光帝彼时也险些在朝堂上晕厥过去。
想到当年痛失四子四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