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部分  女性主义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4/7) 目录 下一页(4/7)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ifushu.cc/81166/10.html

政,1993年)  一个轰动西方的、对人们在x别问题上的思维定式具有颠覆x的发现是玛格丽特·米德  对三个原始部落中与西方大相径庭的x角s的考察。她发现,虽然这三个原始部落座落在方圆100英里以内,但其x角s规范却完全不同,尤其有趣的是,这三种规范又全都不同于西方文化中的x角s规范。其中第一个部落中,男女两x的行为模式都像西方文化中对女人的行为规范要求一样,即一种柔和的行为方式,在西方人眼中是“女x的”和“母x的”;第二个部落中,男女都如西方男x的行为方式,即一种残忍的富于攻击x的行为方式,脾气暴烈,敢作敢为,在x生活上积极主动,“具有男子气概”;第三个部落中,男人的行为就像西方文化中女人的传统行为方式——敏捷,负责购物,所负责任

较女人为小,并在感情上依附于女人;而女人却个个精力充沛,善于经营,而且不事奢华,是不受个人情感影响的管理者。(米德,第2页) 米德以她对原始部族的研究为女x主义理论提供了新鲜的证据和独特的观察视角。她的重要发现表明:世界上各个社会都有x别分工;这种分工的原因并非仅仅源于女x的生理功能;某种x格特质被认为是男x气质还是女x气质是因文化而各异的,因而是人为的,并不是什么与生俱来的“自然秩序”。尽管许多文化中都盛行男主外女主内,但的确也有男主内女主外的文化。米德的发现可以作为反本质主义的证据。  波伏瓦的观点也接近于反本质主义的观点,有一次,当记者问她如何看待“女人天生比男人爱和平,女人是生命的孕育者,男人是天生的破坏者”这种说法时,波伏瓦说:“那真是荒唐,因为女人应当从人而不是从女人的立场出发来争取和平。这种论辩是无意义的,因为如果说女人们是母亲,男人们就是父亲。……总之,不管人们如何假借女x气质或女x本能的名义鼓励女x为争取和平奋斗,女x应永远丢弃这种‘女x’论证。这纯粹是男人的诡计,要使女x地位降低到只具生殖能力而已。其实女人只要有了权力,其行为就与男人无异,绝无例外。你看甘地夫人、梅厄夫人、撒切尔夫人及其他,她们当然不会突然变成慈悲或和平的天使。”(波伏瓦,牧原编,第267页)  后现代女x主义者激烈批评x别问题上的本质主义,它的主要论点在于,否定把两x及其特征截然两分的作法,不赞成把女x特征绝对地归纳为r体的、非理x的、温柔的、母x的、依赖的、感情型的、主观的、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把男x特征归纳为精神的、理x的、勇猛的、富于攻击x的、独立的、理智型的、客观的、擅长抽象分析思辨的。这种观点强调男女这两种x别特征的非自然化和非稳定化,认为每个男x个体和每个女x个体都是千差万别、千姿百态的。它反对西方哲学中将一切作二元对立的思维方法,因此它要做的不是把这个男女对立的二元结构从男尊女卑颠倒成女尊男卑,而是彻底把这个结构推翻,建造一个两x特质的多元的、包含一系列间s的s谱体系。这种观点虽然听上去离现实最远也最难懂,但它无疑具有极大的魅力,它使我们跳出以往的一切论争,并且为我们理解x别问题开启了一个新天地。  近年来,欧洲许多国家女x运动把反对小学教材中有歪曲女x形象的内容提上了r程,因为它在人们的心目中形成关于女x的错误的刻板印象。但是,像葡萄牙女x地位委员会“改变方案”组那样有系统、有组织的工作,还是第一次。所谓“改变方案”就是改变对女x态度方案。“改变方案”的发起人是位教育心理学家。她认为应该从尚未形成男女不同概念的幼儿开始进行教育。在里斯本,她们选了五所小学作为试点。她们制定了一份调查表格,让每个学生填写,从而了解孩子们在男女观念方面的状况,然后有针对x地进行教育。如女孩子天x就是胆小怕事、羞羞答答的;男孩子是大胆泼辣、无所畏惧的;女孩子生来爱美,要注意梳妆打扮;男孩子注意的是知识、爱好学问;女孩子应该玩娃娃、过家家;男孩子才玩汽车、玩动脑筋的游戏;女孩子长大以后要带孩子、管家务、依靠丈夫;男孩子将来才是在外面挣大钱、g大事的;在家里妈妈总是比爸爸忙,妈妈做饭,爸爸读报,妈妈打毛衣,爸爸看电视,因为家务活是妈妈的本职等等。“改变方案”就是要改变这种错误的传统观念。从幼年时代起,就给孩子灌输一种新的观念:男女都是一样的人,除了生理上的区别之外,不论在学校里、家庭生活中和将来在社会上就业都没有理由因x别不同而有所区别。所谓男x职业、女x职业都是人为的。在家庭中家务由女x承担并非天经地义。教育女孩子要泼辣大胆些,不要自卑,而男孩子应该温柔细致些。教育女孩子要胸怀大志,树立男孩子能g的自己也一定能g的雄心。教育男女孩子自幼要互相了解、互相爱护、互相尊重,而这种尊重绝不是停留在表面上那种“女士先行”的形式上的尊重,而是实实在在地尊重女孩子的人格,承认她们的才g,平等地对待她们。(陆颂和,1986年)ap;nbp;nbsp

二、关于x别气质问题的论争(5)

几乎与此同时,中国的传媒却在讨论女x的“男x化”问题。这一讨论同上述西方女x主义者涉及的是同一问题,但方向完全相反——西方女x主义


第 10 部分(4/7),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