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热情的苏州人民  清末之超级运输系统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2)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ifushu.cc/78522/223.html

第231章热情的苏州人民

思绪像是穿越千古,又像是一闪而逝,翁同龢对着走过去的杨东方后背道:“谢杨大帅不杀之恩,叔平愿意改错,为强国强民效力,愿意为中兴大汉出一份力,请大帅准请。 ”

翁同龢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而且还很合时宜,更为保全瓮家做出了贡献,要知道他的两个哥哥还在满清那里当大官呢。

哪怕杨东方对他心有芥蒂,也不能不接受,初到江南,还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官员投效,他算是开了先河。

杨东方不仅不能杀他,还要给他大官做,才能显出胸怀。

转过身来,有点看不懂翁同龢了,这家伙不是自带两朝帝师属性吗?说实在的杨东方对他感观不是很好。

并不是说前几天闹了县衙,背后捅了一刀,而是这翁同龢乃是咸丰六年的状元,清流派的骨干,后来的甲午海战失败就跟他们有直接关系。

因为他们的目光短浅,截留了北洋购买快船跟炮弹的钱款,这才至使北洋舰队甲午战败,当然不可否认,李鸿章自己也有问题想保存实力。

总之甲午海败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好!你真要有心,就先学习弄懂我们新民军的规矩,我可以先委任你为松江府知府,哦,不对是上海市市长。”杨东方不丢下一知半解的翁同龢,杨东方就没理他了,来到这世界,名人见得多了,已经不感冒了.

尤其是两宫太后都上过,不说杨东方还微微有点想念慈禧慈安两位****了。

当然他也就是想想,事情多得他没有心思想其它的,尔后直接带着二千人空降太仓,先把这个县城重新占了回来,然后堵住了救援李威利的一千多法军后路。

这股法军援军,听说李威利投降了,吓得赶紧回逃,不过依然被骑兵缠住,想走并不容易,最后见太仓被新民军所夺,也投降了。

毕竟主官李威利都降了,他们也没有什么是不能接受的。

浦东的格林少校那就更不能淡定了,带着人就往宝山赶,二千法军蹬上只剩一半海军力量的战舰直接开出了宝山外港,跑到了扬州,李鸿章的地盘上舔伤口。

上海是个不祥之地,跑路为妙,不然全军覆没可就不好了,毕竟台湾还没有去占,这可是大清许给法兰西的。

郭松林见此也不敢在强攻上海县,直接退回了松江府,连嘉定县的兵马也后撤到昆山。

杨东方立即着手反击他,命宋景诗带四千人从常熟进攻苏州。他自己带二千人从太仓进攻昆山。

接收了法军近七千的装备,在加上调拨过来的两千步枪,在加上原来骑兵与警卫团的枪支,上海这边现在手里有了一万多火力,而部队总数是一万二,他现在直接把徐州的人马全空运过来,徐州暂时送给了捻军的张宗禹。

反正那里他随时可以拿过来。

所以上海的部队是人手一把火枪,火力极猛,在加上大炮四百门,各部均分一百门,他这一路不用说很快就轰破了昆山,广毅军只好退去苏州。

郭松林担心杨东方从常熟攻无锡断苏州北路,无奈连整个松江府都不要了,带着一万多人从松江、青浦全部退到苏州城,与无锡。

如此新民军彻底占松江全境,也就是后世的整个上海市,这样新民军北面对敌是淮军,西面是嘉兴的湘军。

杨东方趁大胜之威继续进攻苏州,二天后到苏州城下,原本郭松林想用水网阻挡新民军,但是杨东方有船,直接调渡过来,一条条河很轻松的架起浮桥过河。

在江南战场,一般必需仰仗水师开道与阻击,但是到了杨东方这里,这些都不需要了。他可以直接像一辆坦克平推过去。

根本没有天堑之说。

更重要的是苏州人民对李鸿章感到厌恶,恨透他了,连带淮军也生恨,过往的百姓听说新民军打苏州,主动帮忙。

“什么你们是新民军,来!小伙子上船,大爷给你们带路,你们为祖宗争脸了,红毛打得不错。”

“新民军要打李鸿章。。没得说的,来兄弟我给你们架桥。”

“大兄弟呀!替我们那个早死的狠狠杀了淮军这些千刀剐的。。”

总之李鸿章苏州杀俘抢劫的后遗症因为新民军大败红毛,进兵苏州城而大爆发了。

到处都是声讨声,苏州城附近一片倒的支持杨东方。

“民心所变,苏州危矣!”苏州的紧张气氛让郭松林大感头疼,防守压力陡增。官民矛盾空前尖锐,半夜要是敢走在街上,说不定就被老百姓偷偷扔了砖头。

是夜新民军发起进攻,飞临城中,从东门攻入,城中二万淮军(其中一万为太平军八大王当年部曲,一直守在苏州,作为淮军二线守卫部队)大乱,早无斗志,城内百姓闻言城破,个个提着锄头捉打溃散的广毅军,表现极其彪悍,一反温婉的苏州性格。

郭松林无奈只能带本部突围向北,被宋景诗在城北所阻,击毙一千余人,俘虏三千,郭松林带一千精锐在水师的帮助下逃到无锡。

轻取苏州,杨东方第一次碰到民众配合下城的情况,大喜之下命令道:“来人,去给我向苏州人民问好,每人发5两银子,是每人不是每户,苏州人民不容易呀,他们为反清的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的贡献。”

原本应该繁华的苏州府,杨东方一路过来看到的却是破败,人口稠密的江南水乡,到处是荒芜的芦苇跟矗立荒野的破茅屋。


第223章 热情的苏州人民(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