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关羽由于自负,不把吕蒙、陆逊之流当一回事。特别是不把陆逊放在眼里,放松了对于东吴的戒备。而吕蒙、陆逊之流,利用关羽与曹仁在襄阳作战、陷在战争的漩涡之中不能自拔的有利战机,小心、积极备战,由此可进一步得出结论,只要双方一开战,关羽必败无疑。因为,此时的关羽是陷在曹魏与东吴的夹击之中,而且疏于对东吴的防备。
其三、关羽由于自负,在蜀汉内部,实属孤家寡人,只要关羽战败,不管是被曹魏,还是东吴战败,在蜀汉内部,都不会有人伸出援助之手。不说蜀汉内部会对关羽落井下石,黄鹤楼上看翻船的幸灾乐祸者自然不乏其人。所以说,关羽败走麦城是其命运中不可避免的悲剧。
2、关羽败走麦城给我们有什么启示?
其一、关羽这种人不可救药。其原因是这种人确实有本事,正因为这种人有本事,而又自负,再加上由于与上级关系又特别好,更要命的是所在单位的稀缺资源(关羽自恃武艺天下第一),由此以上种种原因,势必造成这种人不可救药的悲剧命运。有本事,就会沾沾自喜,加上自负,就会目中无人,所以,别人只好敬而远之。再加上与上司关系特别好,又以宠臣自居,别人不敢也不愿讨这种人的麻烦,上司由于其特别的关系,却不过面子,对这种人包容多于批评。又是稀缺资源,更多了几分敬畏。所以这种人在无拘无束中必然会形成老子天下第一的优越意识,最后变成了孤家寡人。说这种人不可救药,不是真的无药可治。其实,治这种人的病要很简单,告诉他,谦虚一点就行。由于以上原因,他也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别人也不愿意说,长此下去就不可救药了。
其二、关羽这种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单位,都不受欢迎。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自认为怀才不遇。其实有这种认识的人,都是和关羽一个毛病—--自负。总以为人家不行,在旁人身上找原因,不回过头来检查自己。没有认识到由于自负、自高自大而使上司感觉不好用、不敢用。所以,这种自命不凡的人多半找不到工作状态,不是被人排挤,就是当闲置设备放在那里。
其三、关羽这种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单位都是一个危险元素。因为自负,不注重与人相处,也不好相处。这种人的危害性在于不利于团结,一个不团结的单位,其工作效率如何,可想而知。
其四、老子有言,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活。一个无所顾忌的人,为人处世,必然没有好结果。
其五、关羽这种人自负性格地形成,既有自己的原因,也与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关。关羽在蜀汉内部,没有人敢对其提出批评,就是军师孔明只是对之奉承。如在关羽对待马超这件事情上,孔明就是一味地奉承关羽。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关羽写信问孔明,马超可与谁相比?孔明知道关羽护短,便写信告诉关羽,马超文武兼备,气概雄武壮烈超过常人,是一代豪杰。属黥布,彭越一类的英雄,可以和张飞相比。然而赶不上您美髯公。您超逸绝伦。关羽的须髯确实很漂亮,所以,孔明投其所好。关羽看了来信沾沾自喜,将信交予宾客传看。此举无疑助长了关羽的自负。
其六、关羽的自负需要有人真心实意的关怀。关羽自负,不是不可救药,只是缺少有人真心实意的去关怀。如果有人真心实意地去关怀,去帮助,关羽也许会成为一个更可敬的人。蜀汉内部确实有这样一个正人君子,这人就是费诗。费诗也许是蜀汉内部唯一一个不顺着关羽,不由着关羽性子的正人君子。《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就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费诗受命送官诰于关羽,关羽得知自己与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一同授予五虎上将,愤怒地说:“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遂不肯受印。诗笑曰:“将军差矣。昔萧何、曹参与高祖同举大事,最为亲近,而韩信乃楚之亡将也;然信位为王,居萧、曹之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汉中王虽有五虎将之封,而与将军有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岂与诸人等哉?将军受汉中王厚恩,当与同休戚、共祸福,不宜计较官号之高下。愿将军熟思之。”云长大悟,乃再拜曰:“某之不明,非足下见教,几误大事。”即拜受印绶。此事说明关羽自负,只要有人真心实意提出批评,关羽还是能够接受的,能够改正的,只不过像费诗这样的正人君子太少,也因为做这样的事其实也不讨好,所以便成了凤毛麟角。
其七、关羽忠诚、仁义的形象实际上是封建文人与封建统治者共同打造的一个偶像,其目的是用关羽的忠诚仁义捆绑封建中国,奴役广大民众,为营造巩固封建统治服务。所以还是开头说的那几句话,从艺术形象这个角度看,我们崇拜关羽,从现实这个角度看,我们既不能向关羽学习,也不能以关羽自居,遇事多几分小心,多几分谨慎。我甚至想,我们遇事可以学习张飞,不要以为张飞是个粗人,其实,粗人不粗。欲知其详,请看下一章,张飞穿针,粗中有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