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潼关  定鼎宋周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2)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ifushu.cc/58781/21.html

北方向越收越窄,最后就形成关中平原这片树叶细细的叶尖,而潼关就修建在这叶尖上面。

唐太宗诗云:

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

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

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

冠盖往来合,风尘朝夕惊。

高谈先马度,伪晓预鸡鸣。

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

别有真人气,安知名不名。

说的就是潼关的景色。东汉末,曹操为预防关西兵乱,于建安元年(196年)始设潼关,古称为桃林塞,又名云潼关,亦曰冲关。河水自龙门冲激至华山东也。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大业七年,南移数里关城,与汉代关城南北夹峙,形成两座关城,形势更加险要。唐天授二年(691)年,潼关又从塬上北迁到源下,沿河辟路,也就是现在的潼关。

这里南有秦岭屏障,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隆要。杜甫游此后也有“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的诗句。

李岱等人行了几日,终于到了潼关,这潼关关城高大,对面就是黄河的重要渡口风陵渡,在黄河的南面,有两条南北走向的河流,西面的一条叫潼水(这也是潼关得名的原因),东面一条叫远望沟,在潼水与远望沟之间,是一个塬,宽有三四里,高二百余丈,由于两侧常年被水流冲刷,因此峭壁陡立,非常险峻。原上只有一条路可以通行,叫做黄巷坂。这条通路南面紧靠高原,北面和黄河之间有一高岸隆起,形成了南依高原,北临绝涧的形势,中间唯一孔道,宽仅丈余,当地人称此处为“五里暗门”,“五里”言其长度,“暗门”形容其险峻。

远远望着滔滔黄河水,李岱不由得想起上一世一本小说中关于风陵渡的故事,两世为人心中感慨,不由得高声朗诵起那张养浩所做的名篇来: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正感叹间,旁边有人大声喝彩道:“好一个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俚曲虽然简陋意境倒好,不知这位先生从哪里听得?”


第十四章 潼关(2/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