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道徒集会  三国时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2)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ifushu.cc/50928/6.html

刘谟顺着人流沿着金市往南的路一直往前走,天将进黄昏的时候,这股人群已经出了津门到了洛河边了。津门是洛阳城南四座城门之一,南面4个城门自东而西依次为开阳门﹑平城门﹑小苑门﹑津门。

众人到了洛河边然后过了桥,刘谟走到桥边时看到有一个小石碑上面有三个歪歪曲曲的的字,应该是汉代的字,刘谟也看不太明白。问过了才知道上面写的是tj桥三字,乃是此桥的名字。除了这座桥,往东去洛河上还有两座桥依次为中桥和利涉桥。刘谟刚犹豫要不要过桥,这时只听城内响起了几声鼓声,凭这几天的经验刘谟知道城门要关了。这下自己也不用犹豫了,只好继续跟着众人往前走了。刚才在城内自己喝完粥后没歇多久,就听那些施粥的人招呼着让众人到城外去集会,好像是太平道的什么活动。喝完粥的众人都很自觉的起身往城外走,看来此类活动之前应该也有。刘谟本着好奇以及混饭的心态也跟着众人往前走,可没想到要走这么久,这下连城门都关了,今天是进不了城了。

过桥后没走多久人群变得越来越密,人也越来越多,除了刘谟这一批从洛阳城内出来的,其它方向也不断地有人来,几批人逐渐的汇合在了一起。洛阳城内出来的就是领粥喝的那些人,大概有七八百人,城外其它方向来的人群多的有五六百人,少的有一二百人。大家汇集在一起后低头交耳、人声嘈杂,更显得人多。刘谟混迹在人群中,因为谁也不认识只好找了个地方坐,听着众人交谈,想获取更多的信息。这么多人在晚上聚集在一起,而且是在都城洛阳城外,虽说这些人是太平道徒,最后都举起了反旗。可现在不是还没反吗?这么大动静也太明目张胆了吧?刘谟思忖肯定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不然即使是张角也知道要低调吧!。。。。。。这一想,刘谟不禁出了一身冷汗,不会是张角要举事了吧?卧槽,自己也太点背了,不明不白的就跟着这群人走了,不会被当炮灰吧。都怪自己贪那一碗粥,这次来命都要搭进去啦!自己可不想当什么黄巾造什么反。自己可是一个三国迷,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三国了。知道黄巾起义来得快败的也快,虽说席卷天下可不到一年就被打败了。

刘谟暗恨自己没把具体年份提前给问清,就确定了一下大概是东汉末年,又看到太平道还是传教,判定黄巾还没起义,自认为这事暂时还不着急,一直好奇的在街上闲逛就疏忽大意没把年份给搞清楚。哎。。。不行,自己要找个机会,没人看见就溜之大吉。。。刘谟正思考间听见有人在说话,往前去看原来是之前在城内主持施粥的那个黄袍道士。

“诸位,今天是我太平道集会的日子,今日我大贤良师亲临至此为大家赐符解难。为方便我洛阳近畿的百姓,稍后大贤良师还会选出我洛阳的渠帅,并教授赐符祷告的本领。今后就由渠帅给我们赐符看病,并将我们的疾苦及时传递给大贤良师传递给黄天。稍假时日我们就能过上真正太平的日子。大家说好不好?”

“好。。好,好。。”众人齐呼好。刘谟还听见有人议论说大贤良师真乃善人,不但给大家施粥治病救人,还时时不忘让我们过上太平的世道。。。。

这时另一个人插话道,你听说没?大贤良师说日后的世道都要变了,以后是太平世道了。没有了这些个贪官污吏,既无剥削压迫,连天道都会变了,以后庄稼都能大丰收了,也无饥寒病灾,更无诈骗偷盗,。。。。

还没等这人说完,有一个年纪稍大点的男子打断了这个人的话,对他们做嘘声状,说道:“别瞎说,被官府听到是要掉脑袋的。。。何时天道要变了。。李二你是不是想找死呀!还嫌日子不够苦呀!”

那个叫李二的人听了这话似有不服嘴里小声嘟囔了一句,”俺说得都是真的。。”

。。。。。。

听完这番对话,刘谟不免感叹张角还真是有一套,这不是乌托邦嘛,画饼充饥!不过有时候底层的老百姓就信这个。听刚才那穿黄袍的说等会张角要来洛阳指定渠帅。这对刘谟而言可是件大事,一来这意味着自己马上就可以见到张角了,自己也想见见这个大名鼎鼎的大贤良师、天公将军、黄天张角到底长什么模样;二来,张角才刚开始指定渠帅,说明离黄巾正式起义还有几年的时间,自己刚才是多虑了。

历史上太平道是早期道教派别之一。酝酿时间较早,如以于吉上《太平青领书》算起,则肇始于东汉顺帝时(126~144)。但当时尚未形成教团。直至东汉建宁、熹平(168~178)年间,巨鹿(今hb宁晋)人张角为组织黄巾起义,始创太平道。

他创立的太平道,以黄天为至上神,认为黄神开天辟地,创造出人类。又信奉黄帝和老子,认为黄帝时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是人类最美好的事情。在这个太平世界里,既无剥削压迫,也无饥寒病灾,更无诈骗偷盗,人人自由幸福。在此基础上,张角提出了“致太平”的理想。

而具体梳理一下张角的传教历程是这样的:

熹平(172-177年)初年,张角开始在冀州传道。他自称“大贤良师”,深入民间,用跪拜首过,符水咒语为民治病,“病者颇愈,百姓向之”。冀州传道,大获成功,于是他便派遣8位弟子到各地传道。“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连接郡国,自青、徐、幽、冀、荆、


第七章 道徒集会(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