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北坡的九条龙在半刻多钟以前就收到官军赶来的消息了,但是因为距离太近官军来得太快,他根本来不及把弟兄们撤走。所以他只好命令所有人原地呆着别动,然后寄希望于官军只是“偶然”路过,并不知道上北坡有他这一万五千人。
这有点像鸵鸟心态,不过他也确实没办法——一万五千人的部队,难道还能在短短半刻钟内撤走?
白鹤岭的崔山虎也是同样境遇,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官军在白鹤岭下停住。而当他召集主要头目商讨对策时,官军已抄白鹤岭了。
此时天已微亮。
围剿行动正式开始。
在白鹤岭,何可纲和贺人龙先分出一万兵,从南坡和北坡两面夹击。其余人则在白莲教那些“带路党”的引领下,快速地封锁了上山下山的各处要道。
崔山虎的手下大都是农民和破产的小商贩,之前因为杨鹤的“好政策”,他们基本没打过什么大仗。不过,崔山虎的部队之所以能成为比较“著名”的杂牌军之一,是因为他们曾两次击溃过官军。据他们自己说两次下来至少杀了两三千官军,不过事实上他们遇到的只是官军小股部队,两次下来也就杀了两三百而已。
但是崔山虎认为,自己手下这些兵大都是上过战场的,而且平时自己对他们的训练也挺严格,所以凭借居高临下的优势,未必一定会输。而且,在刚收到情报之后,他就已经派人去渭南城通知李自成了,他认为李自成一定会派人来救,要不然他无法跟其他几路友军交待。
不得不说,乐观的性格是好事,但是盲目乐观,就很要命了。
官军从南北两侧上山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搜寻,很快找到了崔山虎的人马,双方立即展开交战。
崔山虎的兵,只有一半配备的长矛、长刀等兵器,而另一半用的还是最原始的锄头、铁耙等“兵器”,至于盔甲之类的装备,对他们来说更是奢侈品了。这样的队伍,如果以多打少,欺负欺负官军中战力最低的当地屯田军还行,但凡碰上官军精锐,那可就是以卵击石了。
武装到牙齿的官军看到崔山虎的兵马后,先是弩兵一顿扫射,不由分说地先扫倒一片,随后穿着盔甲、顶着大盾的武林联军士兵一拥而上,凭借个人修为冲得流寇兵阵脚大乱,随后官军的步兵再从两翼包抄,展开屠杀。
无论是兵器、训练、士气还是单兵素质,历经数次大战洗礼的这批官军,都是大明之中的佼佼者。而崔山虎的兵马,充其量只是二流的流寇兵。
这些流寇兵有的拿锄头,一锄头下去,官军只要向前一步就能避开,然后等他拎起笨重的锄头准备发动第二次进攻时,官军雪亮锋利的长刀就已经插在他肚子上了。
有的流寇兵也拿了大刀,不过没有盔甲,结果就是他对面的官军被他砍了一刀,只是盔甲开裂,在胸口产生了一条浅浅的伤口,而他被官军砍一刀,则直接连肠子都出来了。
双方的差距过于巨大,战斗从一开始就呈现了一边倒的局面。
在山头,不少流寇兵连滚带爬地跑来向崔山虎报告,告诉他哪哪又失守了,谁谁的部下被全歼了。
崔山虎这才领略到,传说中秦书淮的部队是何等的能打。
他坐不住了,准备带人突围!
既然南北两处都已经被官军堵住,那就从西面的一条小路过去。那条小路很少有人知道,他觉得官军肯定找不到。
此时,崔山虎的一万“大军”,已经战损了三千多人,其余的兵马早已无心恋战,投降的投降,躲草丛的躲草丛,有些别出心裁的甚至还爬到了树上。而投降者更是无数,往往都是一个头目带着一批人投降,一个个跪在地上抱着头连大气都不敢喘。
话说崔山虎带着三五百人,撒开脚丫子在白鹤岭西面的一条小道上狂奔,一心只想赶紧下山。可惜刚到山腰位置,就从小道两旁的灌木丛里杀出了数百官军。
官军之中,有人穿着流寇的衣服,指着崔山虎喊道,“官爷,他就是崔山虎,抓住他!”
崔山虎一看,顿时又怒又怕,那个指认自己的人,不就是自己手下一个小头目吗?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难怪官军能这么准确无误地找到自己!
他知道自己插翅难逃了,抱着侥幸的心理,他立即跪下来说道,“各位官军爷爷,饶命,饶命啊!”
他这一跪,顿时就没人再打了,这三五百流寇立即都利索地跪了下来,向官军求饶。
领头埋伏的是孟虎,他在降兵中转了一圈,挑了两百来个比较壮实、看上去还算憨厚之人,连同崔山虎一起绑起来,先押到一边。
至于剩下的,他一声令下,全体处决!
这是秦书淮规定的,若有俘虏,只接受精壮之士,并且不超过俘虏总数的二分之一,其余全部杀了。这么做最主要的原因,是官军没精力去看守那么多的俘虏,而且那些老弱伤残、油滑多端的俘虏,一不能当兵用,二不能放他们回去(放回去八成还得继续当匪),不杀了他们难道还要官军养他们一辈子?
白鹤岭的崔山虎部很快就剿完了。官军总计杀了六千多流寇(包括俘虏),俘虏了三千多,包括崔山虎。之所以不杀崔山虎,是因为后续还能让他在渭南城下露露脸,表达官军不杀俘虏之意,从而降低城内流寇的抵抗意志。
何可纲这边很顺利,秦书淮那边也差不多。上北坡上,九条龙的一万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