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行事确实不靠谱,到申时三刻,太阳都快落山了,前面才传话来说使节快到了。
此时前来等候的众官员和随从,早就一脸木然,一群人没精打采地整理好衣衫,等候迎接,谁想又过了小半个时辰人才过来。
蒙古使节长长的马队中,共有四辆马车,却没一辆是用来坐人的,全都运送“贡品”……几口大木箱,以及打成捆的羊皮。
以两国邦交来说,这礼物简直寒碜到了极点,但等他们回去时,说不一定就可以得到几大车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馈赠。
这是中原王朝历来与番邦外族交往的习惯,用厚礼获取别人对上国的肯定,但其实别人总把你当傻子和冤大头看待,连要对你发动战争,也想着怎么先从你这里坑上一笔,筹集好了钱粮以便攻打你。
蒙古使节都是五大三粗的粗犷汉子,身材要比明廷派来迎接的官员壮实许多,沈溪这样的小身板可不会主动上前丢人现眼。
接待的事情自然有鸿胪寺的人来做,沈溪远得远远的,也不用听对方说什么,因为听了也听不懂。
蒙古使节说话语速很快,就算偶尔用到汉语,说得也极不标准。
在沈溪到来前,有过接待使节经验的朱希周就对他面授机宜,告诉他回头记录的文稿该如何写,总的来说,就是要“编”,按照沈溪的理解,这上国的新闻稿,要尽量避免与事实相同,让民众喜闻乐见觉得彰显了国威就足矣。
蒙古人就算被赶到草原上,可自来带着一股高傲……看不起中原人,整个大明朝对蒙古作战胜多负少,沈溪也不知道这群人哪儿来的优越感。
接待之后,蒙古人下榻于鸿胪寺所属的会同馆。
京城会同馆共有两处,一处是由原燕台驿改造的澄清坊大街北会同馆,另一处则是在玉河西岸新建的乌蛮驿会同馆。
会同馆并不是单独的建筑,而是一间间四合院,经过弘治五年改造后,北会同馆共有屋舍三百七十六间,南会同馆则有房间三百八十七间。
沈溪随着车驾一直到乌蛮驿会同馆外,会同馆正九品大使,相当于国宾馆馆长的鸿胪寺官员老早便派人在外迎候。
等胡拱把人送进去住下,沈溪才打了个哈欠,准备换身衣服回家。
“不用回翰林院了吧?”丰熙下了马车,走到沈溪身边问了一句。
沈溪看了看天色,这会儿天都快黑了,就算回翰苑估计也没人了,翰林院晚上可是不会办公的。
沈溪摇摇头,正要跟丰熙等人离开,胡拱从会同馆里出来,笑道:“几位,迎过使节,按照规矩是有一顿酒宴的
[综]亲,求别闹。之前沈溪便交待过,他若赶不及回家,家里面不用等,若公事繁忙或许还会彻夜不归。
回到家中,小院里亮着灯,不过沈溪头却越来越沉。
谢韵儿打开门迎出来,出的却是沈溪的房门……显然她一直在里面等,一向睡得挺早的林黛闻声也起来了,不过小妮子此时已是睡眼惺忪。
“相公又有公事?”
谢韵儿说这话时,脸上多少带着幽怨之色。本来沈溪替她庆祝生日是值得开心的事,人在异乡,家里人未必会记得她哪天过生,现在沈溪这个名义上的丈夫记得她,让她很感动,可沈溪却说到没做到,在她生日这天放了鸽子。
沈溪找了凉毛巾擦洗脸,叹道:“你也知道我今天跟鸿胪寺的人去城北迎接外蕃使节,一直等到天黑后才算完事,之后是例行酒宴,翰林院的人以我居首,我不去就是不给人家面子,只能硬着头皮参加,折腾死人了!”
“嗯。”
谢韵儿虽然心中稍微有些不快,但听完沈溪解释,也就释怀了,心想:“我与他什么关系,他能记得我的生日就很开心了,哪里敢再苛求什么?”
沈溪回来,林黛见没什么事情便回房睡觉,谢韵儿忙碌着帮沈溪端茶递水,沈溪喝了半肚子酒,喝什么都不对味,好在他还记得对谢韵儿的承诺,送她生日礼物。
沈溪将放在抽屉里的房地契和租约拿出来,放在桌上,道:“说好给你的礼物,虽然迟了些,但好在今天还没结束……”
谢韵儿好奇地接过,拿在手上,对着灯光一看,赶紧把东西稍微远离烛火,免得不小心将契约给烧了。
“你……你从何而来?”
谢韵儿满脸惊喜之色,瞪大了眼睛,比她见到御赐墨宝时尚要激动三分。
“那天李家送谢礼,连着画一并送到的,本想在你生日时给你个惊喜,没想到……总算在子时前赶回来了,你快收好吧。”沈溪道。
谢韵儿没说什么,低着头到了床前,等她坐下后,却忍不住呜咽起来。
沈溪没有过去劝,他知道这是谢韵儿的心结。
见到谢家老宅、铺子的房地契,她自然想到背后经历的那些磨难,卖房卖屋只为有钱疏通,迎回祖父和父亲,最后不得已颠沛流离回汀州,一家人处处遭遇冷眼……
种种一切,好似到今日为止有个了结……
听着谢韵儿的哭泣声,沈溪忍不住叹道:“有什么委屈,哭一哭也好,其实有时候我自己也想哭一场。可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呵呵……”
谢韵儿抬起头,擦了擦粉颊上的泪水,勉强一笑:“相公安慰人的方式真独特呢。”
沈溪笑道:“是吗?我也觉得自己挺会安慰人的。”
谢韵儿低声啐了一句,却将手上的契约郑重收好,双